“老陆最近的工作比以前更用心了,经常到我们家里走访慰问,我们有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帮忙,村里的其他工作他也总是冲在前面。”在修睦村退役军人服务站门口,一名退伍老兵满意地对我说。近日,我来到水车镇修睦村走访,正好遇见村副主任陆某某在服务站里忙碌着,看着他工作专注投入的样子,我由衷地感到欣慰。
谁能想到,就在不久前,陆某某还因为工作失职受到政务警告处分,一度情绪低落。原来,他分管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出现疏漏,未能及时核报人员信息,导致死亡人员继续领取退役军人抚恤和生活补助金。
“处分决定下来的那天,他情绪特别低落,甚至流露出想辞职的念头。”回想起当初的情景,我记忆犹新。看着这位曾经勤恳工作的村干部变得神情憔悴、意志消沉,我当即决定将他列为重点回访对象。“考虑到陆某某平时工作认真负责,这次失误更多是疏忽大意所致,我专门为他制定了‘一对一’回访计划,决心帮他走出低谷。”
回访教育贵在精准施策,要像医生治病一样,做到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。我在深入分析后,将回访重点放在“化解愧疚感、重拾成就感”上,避免空洞说教,而是结合他过往的工作实绩和村里的发展需求寻找突破口。
首次回访时,陆某某全程沉默寡言,面对询问只是简单点头回应。我并不气馁,通过拉家常式的谈心,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和诉求,详细了解其对错误行为的认识、对处分的态度以及工作生活情况,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和纪法讲解,让他既感受到纪律的严肃性,也体会到组织的温暖。
在第二次回访中,话题转到村里的退役军人和民政工作,陆某某终于打开了话匣子,道出了心底的顾虑:“最怕的是村民不再信任,给组织添麻烦。”我趁热打铁,既与他一起剖析问题根源、总结教训,又鼓励他放下包袱、轻装上阵。
“每次来都不是批评指责,而是帮我找问题、想办法,这样的关怀比什么都管用。”陆某某感慨地说。在我的持续鼓励下,他重新振作起来,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中,用真诚的服务重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“对受处分干部绝不能‘一处了之’,要通过常态化、针对性回访,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,帮助他们放下包袱、重拾信心。”从最初的萎靡不振到如今的专注投入,陆某某的转变让我更加坚信:处分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纪检监察工作既要体现执纪的力度,更要彰显组织的温度。只有用心用情做好回访教育,帮助受处分干部真正实现从“有错”到“有为”的转变,才能达到“处理一人、教育一片、规范一方”的综合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