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沙沙响,路廉刚结束对排污企业突击检查,回到办公室就看见学校教导主任发来的视频。画面里,儿子路峰正揪着同学的衣领,声音透着蛮横:“我爸是局长,你们谁敢惹我?”路廉指尖捏紧手机,窗外的天色骤然暗了下来。
“小峰,过来坐。”晚饭后,路廉把儿子叫到客厅。客厅只开了盏暖黄色的落地灯,光影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。路峰踢着拖鞋不情不愿地坐下,盯着茶几上的游戏机沉默。“今天学校的事,你想怎么说?”路廉的声音很轻,却让空气都紧绷起来,窗外的虫鸣声也停了。
路峰别过脸:“不就是跟同学吵了架,他们小题大做。”路廉没动怒,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照片。照片里,污水横流的河流、被污染的农田,以及村民们愁苦的脸。“这些地方,爸爸跑了三个多月才整改好。”他指着照片,“可你用‘局长儿子’这四个字,就能让爸爸所有的努力都变味。”
周末清晨,路廉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单位,而是叫醒熟睡的路峰。“今天跟我去个地方。”车子驶进郊区的村落,泥泞的小路旁,几位老人正弯腰清理河沟里的垃圾。路廉卷起裤脚下车,接过老人手里的铁钳:“小峰,来搭把手。”晨雾缭绕中,路峰第一次看到父亲俯身忙碌的身影。
午饭在村民家吃糙米饭配咸菜。村支书握着路廉的手说:“路局长,要不是您,我们这河这辈子都清不了。”路峰低头扒着饭,地上却溅起星点泥花,路廉摸了摸他的头,窗外的阳光正好照进来,落在父子俩身上,暖融融的。
夜晚,路廉陪儿子写作业。台灯下,父子俩偶尔低声交谈,不像从前那样沉默。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温柔地落在摊开的课本上,路廉看着儿子认真的侧脸,心里明白,教育孩子就像治理环境一样,急不得,得慢慢清除“污染”,让心灵重归清朗。
父亲一辈子扎根一线监测污染、守护青山,穿着制服奔波在河道与厂区的身影,让路峰从小就认定要接过这根“接力棒”。环保检测公司的办公室里,路峰正对着一份环评报告皱眉。桌前的项目负责人悄悄把一张购物卡推过来:“路总,这项目您多费心。”路峰指尖抵住购物卡,轻轻推了回去,目光落在报告上红笔圈出的污染数据上:“张总,数据不达标,整改到位前,环评没法通过。”他说这话时,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,连自己都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拒绝这样的“好意”。
下班后,路峰提着水果回了家。客厅里,路廉正戴着老花镜看环保新闻。路峰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清理河沟的场景:“爸,您当年说治理环境要守规矩,我现在才懂,做人做事也一样。”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,夕阳透过叶隙洒进来,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,满室暖意。
后来下乡检查,路峰来到当年的村落。河沟已清澈见底,孩子们在岸边嬉笑。村支书拉着他的手感慨:“你跟你爸一样,都是办实事的好干部!”路峰望着潺潺流水,想起父亲当年的教诲,心里愈发坚定:要像父亲那样,守好清廉底线,护好这片绿水青山,让清风一直吹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