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乡在灌阳,这里祖祖辈辈都有制作红薯粉的习俗。在这片被岁月温柔抚摸的土地上,红薯粉宛如一颗质朴的明珠,镶嵌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里,也深深烙印着我家传承多年的家风家训。
小时候,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,家里便热闹起来。爷爷带着全家老小,扛着锄头,背着竹篓,走向那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红薯地。爷爷总是一脸严肃又带着几分期待地走在前头,他常说:“人勤地不懒,这红薯啊,就像咱家的孩子,用心照料,才有好收成。”这句话,便是我们家风里“勤劳”的最初启蒙。
挖红薯可是个技术活,爷爷手把手教我们。他轻轻拨开红薯藤,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开泥土,动作娴熟又沉稳,生怕伤了红薯。我和哥哥姐姐们在一旁跃跃欲试,却总是毛手毛脚,不是把红薯挖断,就是刨出好远。爷爷从不责备,只是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动作,笑着说:“做事要稳,就像做人,脚踏实地,才能走得远。”这“脚踏实地”,成了我们成长路上时刻铭记的准则。
挖回来的红薯,要经过一番繁琐的工序才能变成红薯粉。奶奶是制作红薯粉的高手,她把红薯洗净,用特制的工具磨成浆。那磨浆的过程,就像一场耐心与毅力的考验,一圈又一圈,奶奶的手从未停歇。她告诉我们:“做事情要有始有终,不能半途而废。”这话,如同春风,轻轻吹进我们心里,让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时,都能咬牙坚持。
磨好的红薯浆要经过多次过滤,去除杂质。奶奶拿着细密的纱布,一遍又一遍地过滤,那专注的神情,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。她常说:“做人要清清白白,就像这红薯粉,不能掺一点假。”这“清清白白”,成了我们家风里最纯粹的底色,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纯净。
过滤后的红薯浆要沉淀一段时间,等淀粉与水分分离。这段时间里,我们总是满怀期待地守在旁边,看着那慢慢沉淀的淀粉,就像看着梦想一点点实现。爷爷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讲家族的故事,他说:“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,不偷不抢,不占人便宜。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,你们一定要记住。”这些故事,这些话语,如同点点星光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。
记得有一次,邻居家的小孩偷了我们的红薯,被我们发现后,吓得哇哇大哭。爷爷没有严厉地责骂他,而是把他拉到身边,温和地说:“孩子,做人要诚实,想要什么,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,这样得来的东西才踏实。”邻居家的小孩听了,红着脸低下了头。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。爷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,家风家训不仅要传承给自己的家人,也要影响身边的人。
如今,自己已工作多年,去过很多地方,品尝过各地美味佳肴。但那红薯粉的味道,爷爷奶奶的教诲,始终萦绕在心头。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诱惑,想要走捷径时,就会想起爷爷说的“脚踏实地”“清清白白”;每当我想要放弃时,就会想起奶奶那专注过滤红薯浆的身影,想起她说的“有始有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