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假期,和家人到电影院观看了国庆献礼片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。硝烟弥漫的银幕前,回溯那段用热血铸就的历史丰碑,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。
放映厅内,唯有炮火轰鸣与偶尔响起的叹息声交织。当画面定格在松骨峰阵地——焦土之上,战士们用尽最后一颗子弹,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,我不禁屏住呼吸。
影片中最为震撼的,当属黄继光烈士的事迹。上甘岭战役,部队在敌军碉堡火力压制下寸步难行。千钧一发之际,黄继光挺身而出,拖着受伤之躯,毅然扑向喷吐火舌的枪眼。当他用胸膛堵住枪口的那一刻,时间仿佛凝固。那具年轻的身躯在弹雨中微微颤动,却如磐石般岿然不动,用生命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。这个画面,让儿时课本上的文字变得如此真切而惨烈。
而影片中展现的停战谈判场景,同样令人深思。在开城的谈判桌前,中美双方代表相对而坐。当中方代表义正词严地指出“美军必须退回‘三八线’以南”时,美方代表仍带着胜利者的傲慢,妄图在谈判桌上获取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。这一幕让我想起近日阅读的史料:谈判历时两年,其间美军屡次反复,甚至妄图通过“军事压力”迫使中方让步。但志愿军代表始终不卑不亢,在军事节节胜利的前提下据理力争。
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格外动人:谈判陷入僵局时,中方代表望着窗外说:“我们的战士在流血,但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。”这句话道出了谈判桌上的底气——正是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,才让中国能够平等地坐在谈判桌前。而当美方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,那个略显疲惫却又坚定的签名,宣告了一个真理:尊严,只能在战场上赢得,在谈判桌上捍卫。
银幕上,上甘岭坑道里传来《我的祖国》的轻声合唱。战士们干裂的嘴唇开合,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这歌声穿越时空,至今仍在神州大地回响。
如今,丹东断桥依旧矗立,桥身上的弹孔诉说着往昔的惨烈。而桥两岸已是高楼林立,和平的阳光洒满大地。这鲜明对比,让我们更加懂得:今日的岁月静好,是无数志愿军将士用生命换来的厚礼。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和平的阳光,更是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,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”的钢铁信念。
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,监督执纪的战场虽无硝烟,但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忠诚与担当。志愿军将士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,我们在反腐倡廉一线更要坚守初心。面对诱惑和围猎,要像坚守阵地的战士那样岿然不动;在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时,要像冲锋的战士那样敢于亮剑。
走出影院,万家灯火如星河璀璨。这安宁祥和的夜晚,正是影片最好的续篇。我们当以史为鉴,在新征程上继续披荆斩棘,用忠诚干净担当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繁华,让英雄赞歌在新时代久久回荡。